2戰前東普魯士的由來,為何會離德國一段距離,又不是殖民地阿,是什麼歷史原因造成的



er">


東普魯士本為條頓騎士團的領土的一部份。條頓騎士團的第四任團者薩爾查首先將騎士團總部自威尼斯遷往波羅的海地區,並對普魯士地區展開十字軍運動,成為條頓騎士團在波羅的海地區擁有大量土地的開始。因1410年,騎士團國家為波蘭王國擊敗,騎士團國家不但成為了波蘭王國的附傭,連其原本統治的西普魯士也成為波蘭國王的直轄領土,騎士團國家便僅剩下東普魯士。1510年,出身霍亨索倫家族法蘭克尼亞支系的團長阿爾布雷希特,在接受了馬丁‧路德的教義,將騎士團國家世俗化,建立起世襲的普魯士公國。普魯士公國自建國起即接續著騎士團國家的地位,成為波蘭的附屬領地。1618年,普魯士公爵絕嗣,於是由其女婿勃蘭登堡選侯約翰‧西吉斯蒙德兼任,自此普魯士便與勃蘭登堡劃上等號,並且逐漸重歸德意志的懷抱。1713年,普魯士便與勃蘭登堡合併為普魯士王國,雖然當時的東普魯士不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組成部分,但它卻是普魯士王國的一部分。之後隨著普魯士王國統一了德意志,建立起德意志帝國(第二帝國),東普魯士也同時理所當然的成為了德意志帝國的一部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雖然德意志帝國戰敗,並且遭到了推翻,然而繼承德意志帝國的威瑪共和與之後的納粹德國,仍然保有東普魯士這片土地,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方因領土重劃,成為波蘭的國土。